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 正文

“两业融合”塑造竞争新优势(人民时评)-观速讯

时间:2023-06-20 10:13:47     来源:东北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优化融合创新环境,健全保障制度,激发企业融合发展内生动力,探索形成符合我国实际、具有不同区域特色和行业特点的融合发展业态模式和路径

在消费电子行业,“硬件+数据+服务”模式悄然兴起,一些传统硬件制造商转型为智慧服务提供商;在汽车制造业,一些企业开始发力汽车后市场服务,不断拓宽新业务领域;在物流行业,一些快递企业打造入厂物流、仓配一体化、嵌入式电子商务等“快递进厂”模式,从单一的物流运输升级为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服务……随着我国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以下简称“两业融合”),一批具有鲜明产业融合特征的新业态、新模式应运而生。不久前举行的全国“两业融合”工作现场交流会,发布了“两业融合”典型案例汇编,系统总结了前期试点工作成效,为进一步推动“两业融合”按下加速键。

推动“两业融合”,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经济学“微笑曲线”理论,在价值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设计和销售两端,处在中间环节的生产附加值相对较低。从单一生产制造转向“生产+服务”,从单纯售卖产品迈向“产品+服务”,有助于拓宽企业盈利空间,塑造新的竞争优势。从世界制造业发展实践看,国际知名制造企业已纷纷实现向服务提供商的转型,服务性业务收入超过50%。发达国家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起步较早、水平较高,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强大支撑。

近年来,我国“两业融合”步伐不断加快,程度不断加深。2020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出40个区域和80个企业,组织开展了两批国家级“两业融合”试点,取得明显成效。不过,我国“两业融合”仍面临发展不平衡、协同性不强、深度不够和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存在制约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融合创新环境,健全保障制度,激发企业融合发展内生动力,探索形成符合我国实际、具有不同区域特色和行业特点的融合发展业态模式和路径。

进一步推动做好“两业融合”,要坚持协同推动,形成融合发展合力。一方面,要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培育多元化融合发展主体。当前,一些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在融合发展上初见成效,但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开展融合探索积极性仍然不高。要支持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资源、要素、产能、市场的深度整合与共用共享,形成以点带面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增强区域协作意识。各地既要充分挖掘自身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探索融合发展路径模式,也要做好统筹布局,推进重点产业链协同,提升我国产业链的整体效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今日之中国,制造业门类齐全、服务业业态众多,无论是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还是服务业向制造业反向延伸,都有广阔空间。尤其是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进一步加速了产业融合进程,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将催生出更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把握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着力完善产业生态,提升融合发展水平,定能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中塑造竞争新优势,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先机、掌握主动。

标签: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