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
(资料图)
煎煮汤剂是常用的中药处方剂型,除了要保证药材的道地,就是正确的煎煮方式。如果煎煮不当,就会失去药效,对身体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严重时还会产生副作用,适得其反。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中药正确的煎煮方法,如何能将药性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煎中药最好的器皿就是陶器(瓦罐、砂锅)和瓷器。最好的还是砂锅。
现代研究发现,砂锅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中药成分发生反应,对药性影响较小。有学者研究发现:用砂锅和金属煎药机,分别煎煮同样的清热方,最终将药液进行实验对比,砂锅中的药液升麻苷等有效成分明显高于煎药机里的中药液。
玻璃及金属器皿不宜使用,所有草木皆忌铁器,补肾药尤忌之。植物跟铁会形成难溶物质,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铜器,不锈钢都不可使用,铜在高温条件下,会与中药汤发生化学反应,使很多物质发生改变,在煎煮过程中产生沉淀。不锈钢中有镉,镍,铬等重金属溶解出来,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水量时间标准、服用方法:
药物经水浸片刻,再进行煎煮。将中药放入熬药锅内,第一次加水量超过药物表面3-5cm,第二次加水量超过药物表面1-2cm。花、叶、全草质地松泡的用水量较大,可酌情多加水。沸后改用微火,以免过快煎干。
一般药物都是煎煮两次,头煎沸后25分钟,二煎约20分钟。滋补药煎煮时间易长,煮沸后文火煮1-2个小时。
中药煎煮两次,第一次滤出药汁,然后添水,二煎后再滤出药汁。每次熬成200-300毫升为宜,一、二次煎药汁混合一起,分两次或数次饮服。二煎药效果不次于一煎。治热性病,煎药药液宜多些,并需分多次饮服,才能保证药力持续。
最佳服药时间:早饭前,晚饭后:
一般情况下,喝中药讲究的是根据药性定时间。
中医认为,补阳的药物最好在早晨服用,这样可以借助人体上午阳气的生发,来使药物起到更大的作用。
补阴的药物可以在晚上服用,因为人体晚上阴气用事;而安神的药物则最好在晚上睡觉前服用,这样疗效更好。
1、先煎
先煎药是一些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煎煮时间多在20-30分钟。此外有毒药材,一般先煎煮45-60分钟。
先煎药物有:磁石、代赭石、紫石英、生龙骨、生牡蛎、海蛤壳、珍珠母等。
2、后下
后下药物主要指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一般在其它药物煮沸后5-10分钟,放入药物。
后下药物有:如薄荷、金银花、砂仁、青蒿、沉香、鲜藿香等。
3、包煎
主要指一些粘性强、粉末状及药材表面带有绒毛的药物,一般先用纱布袋装好。
包煎药物有:葶苈子、六一散、青黛、黛蛤散、滑石粉、儿茶、金礞石等。
4、另煎
指某些贵重药材,为了更好地检出有效成分应单独另煎,一般另煎2-3小时。
另煎药物有:人参、西洋参、羚羊角、红参、高丽红参等。
5、冲服
冲服,主要指某些贵重药,用量较轻。为防止散失,常需要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温开水或者复方其它药物煎液冲服。
冲服药物有:如三七、川贝、珍珠、苏合香、安息香、琥珀等。
6、烊化
指某些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为避免入煎粘锅或粘附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可单用水将此类药加热溶化即烊化后,用煎好的药液冲服。
需烊化的药物有: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鸡血藤胶等。
7、泡服
主要指某些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用泡服的方法服用。
泡服药物有:西红花、胖大海、番泻叶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