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城中:加快数字检察建设 为法律监督加装数据慧眼-全球短讯

时间:2023-05-19 09:28:11     来源:青海省人民检察院

为积极回应“大数据赋能新时代法律监督”的时代课题,西宁市城中区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应时而动、顺势而为、主动出击,探索推进“数字检察”工作,构建以“小切口”推进“大治理”模式,实现由个案办理向类案监督、社会治理的转变,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

破局


(资料图片)

以三维模式强化数字检察工作“地基”

头雁模式激发内生动力。数字检察工作全面推行以来,城中区检察院党组高度重视,统筹谋划,细分各部门职责,定期听取工作开展情况,一把手带头组织学习,开展专题研讨,借鉴外地数字检察先进经验,在全院掀起数字检察学习热潮,打牢理论基础,并及时协调行政机关,为积极推进数字检察工作获取更多支持。

专项小组模式凝聚合力。第一时间成立以检察长为组长的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紧盯工作重心,精准把握数字检察建设方向,深入研究数字检察难点堵点问题并部署具体工作,推动数字检察转向“实战化”,确保数字检察工作思路不偏、方向明确。

开门纳谏模式嵌入外脑。省、市检察院多次到城中区检察院就数字检察工作进展、模型建设、难点突破做精准指导,并邀请浙江省检察院数字检察专家就数字建模思路、模型构建基础、如何有效运用等问题进行全方位指导,有效提升干警的数字思维、数字技能和数字素养。

赋能

大数据赋能为检察监督增添“双翼”

强化协作,打破数据壁垒。为进一步拓展数据获取维度,城中区检察院积极推进数字检察“一轴多元”共治架构,及时联系相关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获取数据要素90000余条,并将其作为数据基础进行比对、碰撞,筛查是否存在异常及具体情况,在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最终筛查出异常数据100余条,涉及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和公益诉讼检察。

嵌入数字,强化行政违法行为监督。从“小切口”入手,以“刑行双罚”领域的危险驾驶罪为重点,探索运用“基于刑事诉讼大数据的行政检察监督线索筛查模型”,以全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中的刑事案件与行政机关行政处罚的900余条数据进行碰撞比对,发现7条异常数据,经综合分析确认部分危险驾驶行为人被刑事追究后应同步进行的行政处罚没有落实到位,行政机关存在未依法行使职权的违法行为,据此确定案件线索2条,向行政机关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2份,督促行政机关在职责范围内对未完全履行职责的行为进行排查并纠正,实现对醉驾行为进行惩罚与矫正的双重目的,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廓清广度,借助数据维护两益。通过“骗取生育津贴”公益诉讼检察类案监督模型,综合运用“数字赋能+智慧检索”手段,针对违规领取生育津贴问题,开展以个案办理类案监督为切入点的专项清查活动,围绕国有财产保护,总结提炼通过虚构劳动关系、虚增基数领取津贴等违法行为特点,运用数字检察思维,对85000余条城镇职工领取生育津贴信息进行筛查、分析,碰撞生成异常数据100余条,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精准核查,已立案审查3件,发出检察检察建议3份,并通过圆桌会议、现场会等形式促成共识和合力,督促行政机关对辖区企业缴纳医疗保险情况进行清查,追回被骗取的医保基金,切实推进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工作,共同维护生育保险基金安全,形成行政监管、法律监管的良好法治氛围。

数字检察作为法律监督的一轮重塑变革,延长了检察机关履行检察监督职能的“动力臂”,下一步,城中区检察院将积极主动融入数字时代,全力推进“数字检察”战略,多维度构建监督模型,有效利用大数据内在价值,实现类案化治理、源头治理。

来源:省检察院数检办、西宁市城中区检察院

制作:何玉蕊

审核:马会平

(2023年第400期)

标签:

推荐文章